全部文章(4

04

2024.06

安徽工业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正式启动

  安徽工业大学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超高强韧涂层高通量制备及断裂韧性高效表征技术和装备”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召开。校党委书记陆林,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魏先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卞曙光,安徽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王孟忠,项目责任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副校长王鲁宁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翁志焕教授,特邀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朱嘉琦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东华大学刘宣勇研究员出席。科研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研究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

08

2024.06

【中国科学报】超级陶粲装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启动

   8月25日,我国新一代粒子物理研究利器——超级陶粲装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启动会暨项目战略发展研讨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近30位院士专家参会。   基于加速器的粒子物理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和相互作用的有效途径。对强相互作用本质的理解、探索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和寻找超出标准模型的新物理,是当前粒子物理研究面临的核心任务。而高亮度、高精度、高本底、高事例率、高数据量是当今处于不同能区的加速器装置面临的共同挑战。   “超级陶粲装置将应对这些技术挑战。”超级陶粲装置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政国说,“‘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完成项目预研和关键技术攻关,围绕快脉冲磁场技术、快速亮度反馈、对撞点轨道快反馈、径迹探测器、切伦科夫探测器、晶体量能器、超快-超弱信号读出电子学、大数据获取-存储-传输-处理与分析等开展前沿研究。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将填补国内空白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带动相应高新技术的发展。”   据悉,目前已有80多家国内研究单位和国外30多所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参与讨论并形成意愿性合作。   赵政国介绍,陶粲物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基本粒子中的陶轻子和粲夸克。计划建造的超级陶粲装置,质心能量覆盖范围为2GeV至7GeV,将大量产生陶轻子和粲夸克用于实验研究;对撞亮度高于0.5×1035cm-2s-1,是该能区世界上最高对撞亮度。建成后的超级陶粲装置作为国际独特的强相互作用研究和电弱精确测量专用平台,将成为国际高能物理中心之一,并可在未来20年至30年内保持该能区科学研究的世界领先地位,对基础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和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具有重大意义。

03

2024.06

安徽推进高端协同创新平台 唤醒休眠的科技成果

  千辛万苦研究出的成果,不少却被束之高阁;企业看中相关成果但不敢轻易投资。如何改善科研人员考核和高校管理机制、破解企业融资难等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直接关系到创新驱动发展进程。安徽省相关科研院所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逐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科研人员研发出一款新能源汽车蓄电池,续航里程能达到四五百公里,接下来的工作是科研结项,申报成果专利,科研人员获得相应的考核、奖励,但成果却被束之高阁。  而另一方面,有需求的汽车企业,即便看中相关成果,也难免会打退堂鼓:能否按成果顺利研发出产品,产品能否和其他设备兼容,是否会造成生产成本增加?  “这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副院长张晓安表示,成果研发出来只是做了前面70%的工作,能否生成产品、产业,后面看似容易的30%,学校不愿做,企业不敢做,推动起来也格外难。  为此,安徽省、合肥市政府与相关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企业,几方合作共建协同创新平台。目前,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合工大智能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一批高端协同创新平台加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梗阻逐步被打通。

27

2024.05

安徽再建一高端协同创新平台

  继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以来,25日位于安徽合肥的高新区内,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设正式启动,这是安徽建设的又一高端协同创新平台。据悉,6月份该研究院将去美国、加拿大进行人员招聘。  中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需要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先后建设,是创新能力转为创新成果的重要方式。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为动力,汇集全球资源、打造创新基地、集聚创新人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主攻“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制造工艺、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智能信息产品”四大领域,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中心,打造一流的新型产业研究院,旨在成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引擎、具有国际影响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基地。  据悉,该研究院确立优先发展4大重点领域及平台分别为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制造工艺、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和智能信息技术与产品等3D打印、工业机器人、多媒体与云计算等众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