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文章(3

18

2024.07

汪华东调研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建设工作

  7月2日上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华东前往淮北师范大学相山校区,调研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建设工作。他强调,要加快推动淮北分院实体化运行,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副市长姚珂,市政府秘书长郭海磊;淮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毕明福等参加。  淮北师范大学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要围绕水体、土壤和大气环境等社会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开展基础研究、高技术应用与创新研究。汪华东实地察看联合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学生科研实践条件,仔细了解研究成果、市场方向等。他叮嘱实验室负责人,要强化政产学研用对接,在大气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联合攻关,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淮北分院专班工作组汇报近期工作进展情况,与会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汪华东在讲话中强调,各部门要深化思想认识,强化服务保障,确保优质资源在高等研究院汇聚。要加强管理创新,密切政校企联动,探索形成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深度协同的新机制。要积极组织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精准对接供给端和需求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汪华东充分肯定学校在产学研转化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对淮北师范大学为淮北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希望市校在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学校、提升城市活力方面高效协同、深度融合。  毕明福感谢市委、市政府对学校建设发展的支持。他表示,将继续加强市校交流合作,抢抓政策机遇,积极参与并全力支持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建设,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调研中,汪华东还来到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淮北分院办公楼和研究生宿舍,详细了解实验室建设运行和淮北分院揭牌筹备情况。

04

2024.06

省属高校异地研究院首个成果转化项目投产

  1月16日上午,新能源电池/光伏载具系统研发制造项目开工投产暨安徽博强新材料有限公司开业仪式在滁州举行。这是省属高校异地研究院成功孵化的首个成果转化项目,展现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的强劲动能,展现了人才与产业、城市与高校“双向奔赴”的巨大潜能。

08

2024.06

蚌埠市发挥驻蚌高校院所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出台《蚌埠市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蚌埠市产业政策扶持清单》,引导企业加强与驻蚌高校院所合作。蚌埠学院成立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蚌埠医学院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截至2023年6月底,驻蚌高校与蚌埠市企业开展合作393项,合同金额达3897.6万元。组织科研攻关,突破产业链核心技术。支持驻蚌高校院所发挥技术优势组建各类研发平台,全力推进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重组浮法玻璃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组建省重点实验室,成功组建安徽省传感器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癌症转化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蚌埠市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组织实施科研攻关项目69项,争取省级科研资金6425万元,市级配套支持3410万元。加快产业集聚,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与驻蚌科研院所合作,着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园区建设。依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建成占地2180亩的玻璃新材料产业园、依托中电科41所建成占地410亩的依爱电子产业园、依托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建设占地2100亩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与安徽财经大学合作,启动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目前已有10家现代服务、数字教育、数字经济类企业签约入驻,30多家企业正在洽谈。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基金,规模突破30亿元,以资本的力量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截至2023年6月底,驻蚌科研单位在蚌成立关联企业达25家,转化科研成果1500余项,2022年驻蚌科研单位及在蚌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2亿元,实现产值98.6亿元。推进优势互补,实现校地合作共赢。发挥驻蚌高校学科优势,围绕蚌埠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共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药学学科、材料与化工学科、电子信息学科4个优势学科。同时,驻蚌高校与蚌埠市龙头骨干企业分别组建增材制造、生化医药等9个研发平台。从驻蚌高校首批选派33名双链融合专员、54名科技特派员,对接高校院所科技资源和人才团队,破解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依托科技大市场启动“双创汇”品牌活动,全年将举办“双创汇”系列活动10场以上,深化企业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